擦亮『工』字品牌 乐享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郑微 通讯员 王欢 鹿娅
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职工夜校、职工文体服务联盟……随着全市工会“职工文化服务圈”越拓越宽,“圈”出了职工读书会、职工运动会、职工文体荟等一大批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徐州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行动方案》部署安排,坚持促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与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聚焦思想引领、文化活动、素质提升“三向发力”,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不断擦亮“工”字系列职工文化特色品牌,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效应得到充分释放。
“双进”宣讲
精心烹制“思政大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医务工作者,大家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更加明确国家医药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更对我们精进医技、涵养医德提出了更高期望……”11月7日,在徐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以下简称“双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专场,徐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夏向东正在为新健康医院职工详细解读全会精神。
“双进”工作开展以来,徐州市总工会注重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与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探索构建“双进+服务+宣传”工作模式,把“思政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职业院校等,通过灵活多样、亲和力强、喜闻乐见的教育引导内容、方式和载体,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化为“营养大餐”,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
近日,一场以“幸福的中国工会会员”为主题的宣讲会在顺丰速运公司举行,现场工会“双进”讲师授课、开展有奖问答,自编自创的文艺节目歌颂劳动美、反映快递员生活,更有“工惠清凉”大礼包送上,活动内容丰富实用,让新业态劳动者切实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
自去年起,市总工会组织“双进”讲师团体验式调研,征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时事话题,围绕权益维护、素质提升、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等主题,开发通俗易懂、短小精练的宣讲课件,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生活产生碰撞、形成共鸣。同时,在实践中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好实事、当好依靠。
为了让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市总工会用好指尖平台“云端开讲”,在“徐州工惠”智慧服务平台设置思政引领直播专栏,开办职工网络课堂,组织“凝心铸魂跟党走 立足岗位建新功”系列云直播、云宣讲活动20场。推动宣讲平台多维化,开发制作“助新成才”思政微课15部,在全市工会驿站全覆盖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站点休息时用手机扫码即可随时观看。
“我始终坚持,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技能只有传承下去才有价值。未来,我还将和我的团队一起,继续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持续贡献力量。”“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希望同学们能够牢固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价值观,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在“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2024年全国示范活动的现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邵洪波,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李世兴等和青年学子热烈互动,现场金句频出,生动诠释“三个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树牢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今年,市总工会以承办“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全国示范活动为契机,深入我市大中小学开展一体化思政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编创文艺节目、走进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体验、开设劳模直播云课堂等方式,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引导他们向劳模工匠看齐,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7月26日,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徐工弗迪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当天,徐州市“双进”宣讲团、职工“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高标准智能化车间,通过“文艺演出+劳模宣讲+安全竞答+清凉慰问”的方式,为现场200余名职工带来了一场充满温度、深度和内涵的视听盛宴。这也是市总工会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双进”服务覆盖面、拓展“双进”服务内容的一个缩影,通过推动“双进+竞赛”“双进+文艺”“双进+心理”等新方式,把“我们想说的”和“职工想看的”有机结合,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工会已累计开展“双进”宣讲100余场次,覆盖职工7.2万余人次。
职工文体荟
“工”味新乐园激发活力
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坚持项目牵引、文化惠工,聚焦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多元需求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开展了丰富多元的“彭城职工文体荟”系列文化活动,让职工生活更有“滋味”。
近日,徐州市总工会“彭城职工大讲堂”携手徐州市跆拳道协会,走进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该校80余名教职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八段锦讲座。“彭城职工大讲堂”作为市总工会的一项重要文化服务品牌,一直致力于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健康指导。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今年7月,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两个一”工程,把工会的各项关爱服务送到重点工程项目一线、送到广大职工身边,徐州市总工会“彭城职工大舞台”连续在铜山区大彭镇、矿大徐海学院建设工地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题演出,用“文艺演出+劳模宣讲+安全问答+志愿服务”的方式,把“大学习”课堂搬到美丽乡村、搬到火热的建设一线,为500余名一线建设者、职工家庭带去视听盛宴。今年以来,“彭城职工大舞台”持续焕新,贴近职工需求编创新节目,面向全市职工招募文艺爱好者,把“职工大舞台”真正办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以文化架起服务职工连心桥。
“彭城职工大舞台”“彭城职工大讲堂”是市总工会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主责主业,发挥好职工“学校和乐园”作用,着力培育的公益性职工文化服务品牌。据市总工会宣教和网络工作部负责人介绍,“彭城职工大舞台”以文艺小分队、“轻骑兵”的形式,创编工会工作特色宣传节目,深入一线举办公益演出、公益展览等;“彭城职工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工会干部、劳模先进等开设公益讲座,通过线上点单、线下送课的方式,满足职工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
为了进一步打造职工文化服务金品牌,市总工会建设徐州市职工文体服务联盟、徐州市工人文化宫联盟,坚持公益导向、合作共赢,探索宫宫联合、宫企联办、宫社联建等发展模式,推动工会服务阵地辐射效应最大化。
策划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彭城职工文体荟”系列活动赛事,常态组织包括乒乓球、诵读、摄影等在内的职工参与度、喜爱度高的文体活动项目,探索开展微电影、脱口秀、飞盘、电竞等青年职工共鸣度高的文体活动项目,定期策划产业工人篮球赛、新业态劳动者K歌大赛、职工正能量网络达人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暑期文化服务兴趣班等针对特定群体、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项目。
组织开展“工惠走基层”5+N活动,推动理论宣讲、职工文化、心理团辅、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下基层。据统计,今年全年各级工会共同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超过100场次,实现了“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新”的工作目标,满足职工品质生活需求。
求学“充电”
点亮职工未来发展
AI运用、视频剪辑、烘焙、中式面点……按需求定制的夜校培训服务,解锁职工精彩夜生活。如今,上夜校已经成为不少职工下班后的新选择,能够提升自我,收获一技之长。
晚上7点,在市工人文化宫的彭城职工夜校,职工们正在认真聆听AI应用软件运用课,只见老师正非常耐心细致地教授着AI软件的运用方法。
在另一间教室里,烘焙课堂正在进行戚风蛋糕的制作教学。只见老师熟练地将各种材料一一展示并讲解其用途,随后开始示范操作。大家围在一旁,认真听讲并动手操作,教室里弥漫着香甜的气息。白天上班,晚上充电,职工们表示这种生活方式实用又充实。
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朱卫东介绍,“彭城职工夜校”是根据职工需求,面向全市职工开班的晚间课堂。利用工作日晚间、周末等时段,开展声乐、乐器、舞蹈、体育、摄影、演讲、非遗传承等职工素质提升培训课程。“彭城职工夜校”还积极探索技能提升、健康养生、文化传承、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提供“点餐式服务”,为广大职工提供一个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体的学习成长平台。
今年3月,徐州市总工会2024级职工学历提升班开学典礼在市总工会礼堂举行,400名通过成人高考顺利入学的2024级职工新生齐聚一堂,开启求学圆梦的新征程。“感谢市总工会给予我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让我圆了大学梦。”开学典礼上,优秀毕业生代表、2022级职工大学生刘畅与400名新生学员激动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为提升广大职工综合素质、有效保障职工学习权益,徐州市总工会已经连续10年开展“求学圆梦”职工学历提升行动。10年来,徐州市总工会积极履行工会职工继续教育职能,紧贴徐州产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利用全国各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引导职工提升学历、增强本领,为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职工人才补充。市总工会先后发放励志奖学金460余万元,助力全市3000多名职工圆了大学梦,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学历提升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的职工典型。
今年全市“求学圆梦”行动在往年基础上产生新变化。开设“助新成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历技能提升定制班,补贴学费比例超过70%,新计划实施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报名人数较去年增长10倍。聚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职工开辟线上申报绿色通道,对符合学历提升补贴条件的职工应补尽补。今年以来,已累计资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历、技能提升443人,补助金额50余万元。
初冬时节,广袤的彭城大地上,升腾着创新创造的活力,凝聚着踔厉奋发的前行力量……实践证明,工会职工文化工作大有可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职工的生活品质,有利于团结职工、引领职工、服务职工,还能够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引导鼓舞全市职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谱写徐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